晋城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始建于1996年,经过了几十年的创新发展,拥有专业的营养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营养测评设备并自主研发了个体化营养治疗处方的自动化程序。是一个集营养筛查、营养检测、健康宣教、营养评估、营养诊断及治疗的医技科室。
2006年6月该院营养科的营养治疗处方率先在省内实现了自主研发微机自动化程序,目前为4大系列52个系列类别1418个处方,广泛运用于临床,方便快捷、安全有序,并且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可和同行们一致的好评。
目前该科可以营养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妊娠糖尿病,儿童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肥胖病,脂肪肝,痛风病,慢性胃炎、肝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婴幼儿一周膳食营养配方等,每周一、三、五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营养评估、营养诊断、营养治疗及健康宣教指导。
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治疗及健康咨询的人数目前逐年在递增。2012年9月18日,增设营养门诊,填补了晋东南地区营养门诊的空白,目前在省内处于领先行列。此门诊每周二、四全天常规开展,以营养咨询、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诊断、营养健康宣教、营养治疗、中医食疗为重点的诊疗项目,并配备了省内目前较为先进的【韩国进口人体成分分析仪】和【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计算机专家系统(NCCW)】,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及营养指导,纠正代谢紊乱,尤其更适用于亚健康和健康人群的体检和咨询,传递健康意识,提高生命质量,做到早预防早治疗。省厅医疗质量管理年专家组对营养科的工作多次检查结果表明,目前该科室营养技术水平在省内处于前列。联系电话:2065408 2065346。
科主任简介:李占明,临床营养师,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山西省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营养学会慢病控制分会常务委员,山西省营养学会肿瘤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营养专业近三十年,发表省内外学术论文16篇,制作营养专业PPT教学课件50个。精通内外妇儿各种疾病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治疗,擅长中医食疗,营养诊治各种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临床效果显著,尤其注重治未病,积累了丰富的饮食养生经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慢性病饮食调理: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与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膳食膳不当、缺少体力活动、吸烟、过量饮酒、沉溺夜生活等危险因素。其中不良生活方式在致病因素中占44.7%。常言说的"三分治疗,七分调养",尤其对慢性病适合。 无论是“四高”或者胃病这类典型的慢性病,还是其他慢性疾病,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这个过程通常都是比较漫长的。因为食物大都性味平和,没有药那么猛烈的效果。如果天天吃药身体哪受得了啊? 而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缓慢而平稳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虽然小食小材发挥作用比较慢,但大家千万不要因此小瞧它的本领,现在很多慢性病用药物难以根治,但是如果你能够在平常生活中,用饮食加以调养,日积月累,它的力量就足以撼动那些死缠烂打的慢性病。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 思想。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特点:可以用来防病治病。它们不同的特点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能力,对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自觉、不改正,再高明的医术也无力回天。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保持健康,医学不过是其最后防线,生命品质,更多维系在自己手中。俗话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疗效是时间”。 对于病人来说,丰富的营养素来源于现做现吃,既富含已知的营养素,又蕴藏着未知的生物活性物质,但前提是要做到为医者,当须通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调理脏腑功能必须掌握食物的属性,制订治疗膳食应措施得力,搭配合理,才能达到临床的要求和营养治疗目的,这样的方法不仅物美价廉、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营养素较全面,其特点“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是目前唯一获得配合临床治疗的有效途径。 慢性病应从“辩证论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入手,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而达到“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以治病要止病为目的。 营养与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典型的因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导致的疾病已基本杜绝。但因膳食结构不合理、烹调方式不正确以及不良生活方式(例如抽烟、酗酒等)都会导致维生素矿物质的大量流失,致使越来越多的营养素在我们的饮食中失去,由于这些营养素缺乏不会发生饥饿的感觉,故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隐性饥饿”。隐性饥饿具体是指两大类营养素的缺失,一类是矿物质,一类是维生素。严重缺乏这两类营养素会致病,即使未经察觉的轻度缺乏,也会影响人们的智力水平、劳动能力和身体免疫力。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亚健康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正成为人们健康的致命杀手。 因此,应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坚持平衡膳食,消除“隐性饥饿”以达到健康目的。